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局一把手流程服务行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税务局一把手流程服务行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机关事业单位的股长,你听说过吗?
- 公务员从科员混到科长一般需要几年?
- 你经历过的最惨绝人寰的加班故事有哪些?
- 985本科,目前通过中级会计和税务师,县城税务局普通科员,有没有必要离家150km去茅台公司财务部?
- 国家公务员跨地区调动有多难?想听听各位前辈的经历?
很荣幸我现在就处在股长的位置。其实股长不是官,没有行政级别,一般股长都属科员级别。但它却是是最基层的管理骨干,是县级单位的股室负责人。
一、县级单位(除公检法外)科室设置叫股室,负责人叫股长
县区级正科级单位的内设机构都叫股室,股室负责人就叫股长。但公检法三部门内设科室直接叫科,因其三个单位属副处级单位,科室负责人叫科长。
但股长在行政级别上并没有副主任科员级别,仍然是科员级,因此从公务员法上来说股长并不是官。因为公务员法上只有副主任科员级的才是行政级别的最低级。
二、股长职务虽小,但责任重大
股长是县级单位的科室负责人,属于最基层的管理骨干。而县级单位的各个股室又承担着每个单位的具体业务。而股长又是科室的带头人,单位业务好不好就靠股室,股室的业务就得股长来带领开展,因此股长位置责任重大。
总之,股长就是县区级单位的股室负责人,是最基层的业务骨干,虽然职位低,但却极其重要。
我常期在乡镇***机关工作,对股级干部职务比较了解。且深刻体会:这一职务的设置非常必要和重要。
股长是在县值机关和各局、委、办的称谓,在乡镇是助理。为给工作业务对口,明晰工作职责,方便不同问题群众对接,都是直称主任副主任,站长副站长,所长副所长。如负责村镇建设的叫村镇办主任副主任;负责计划生育的叫计生办主任副主任:负责财政的叫财所所长副所长;负责土地的叫土地所长副所长;负责水利的叫水利站站长副站长等。2005年乡镇进行机构改革,把原来的七所八站规设为《三办四中心一所》。即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生育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文化中心。一所为:劳动保障所。可办、中心、所的负责人职务级别和称谓仍然没变,一直沿袭至今。
只所以设置这一职位非常必要和重要,我有深切的体会。大家知道,中央和上级党和***的工作千头万绪,可到基层抓落实确实不易。这种上级千条线,基层一根针的局面,真需要实行分工负责制。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把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只能放到一个篮子里,然后再分解给分管不同战线的副职。其工作压力分管者本身就很大,遇到临时突击任务还要配合参与。还有上级线上会议,同样忙不过来。所以也只有再分解到设置的办、中心、站所。实行具体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管理上集中参予单位的督查考核,这就等于股长级别的《助理》,处在了抓落实的关键地位。说是堵口子的风口浪尖,或战斗前沿一点不过。正是这一职务的重要性,现在上级组织部门提拔使用干部,对任没任过此职列为了使用的必要条件,且为了慎重,乡镇使用的人员必须以任职的正式文件报备。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务设置,按照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管理条例规定,实际上没有股长一说。
公务员职务分十个层次,分别为正国职、副国职、正部职、副部职、正厅职、副厅职、正处职、副处职、正科职、副科职。事业单位管理岗实行的是职员管理制,分一到十个层级职员,分别对应正部到办事员。无论公务员职务还是事业单位职员,都没有股级的设置。换而言之,股级并不在规范的干部职务序列。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在地市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几乎听不到股级的***。
但在县区,股级非常普遍。之所以县区会出现股级,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为了区分干部层次需要。县区除了县领导是处级干部外,其余都是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务的层次扁平化非常严重,已经没有太大的晋升空间。区分不出层次,对干部管理明显不利。因此,为了提高干部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是便于分级管理,县区自定了股级,形成约定成俗的干部使用原则,比如副科原则上从股长中优先提拔。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干部职务序列中本身就有股级。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
第二是为了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俗话说,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说的就是干部管理职务的重要性。在县区机关的干部序列,原则上只有副科和正科,其余都是科员。可如果大家都是科员,就分不出高低大小,不利于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出于这方面考虑县区设置了股级,给股级干部冠以股长、副股长之名,让干部有“当官”的感觉,从而形成竞争氛围。这是干部管理希望见到的局面。
说白了,股长主要存在于县区。它听着像官,实际上不是官,就是普通的科员而已,在干部级别上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县一级城市部委办局中层都是股级。
一、股级的尴尬
股级在我国行政序列中没有设置,我国领导岗位最低设置是副乡科级。
苏南一带,90年代县一级机关事业单位都设股,随着撤县设市,股都改成了科,现在很多县里的科长其实就是股长。
设区市的机关事业单位也从以前的科长改成了处长,职务依然是乡科级。
现在名副其实的科长只有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里的科级。
二、股长权限
我国实行的是省管县级市,地区级市代管的制度,很多省级下达的任务或项目都是直接到县级市,县一级又是直接领导乡镇,在某种程度上说股长的权限要高于地区级同条口的处长(科级)。
三、股级的晋升空间
股级往上就是科级,县里的科级岗位都是部委办局的正副职领导和乡镇街道的正副职领导,人多粥少,且乡镇领导年纪偏大的还要被安置到各部委办局,所以股长晋升空间不大,在本单位提拔副科级难度很大。
总结,股长,是仕途上最低一个台阶,职务不高却非常重要,直接面对群众。
所谓的股长,只存在于基层的机关事业单位中,属于地方政策,并未得到国家的承认。
《公务员法》明确,领导职务的最低层级是乡科级副职(副科级),再往下就是科员,不存在所谓的股级干部。
其出现的原因也很简单:
除了部委机关外,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都***用***管理模式——局领导、中层干部、普通干部。
其中,中层干部往往会比局领导低一级,比普通干部高一级。但是,县直机关和乡镇街道的机构规格只是正科级,它们的内设机构要低于科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所谓的“股级”。
例如,县局的科(股)长、乡镇街道的城建办主任、基层所的所长等等,都是所谓的股级干部。
但是,按照古时的理论,科级干部才是“官”,股级干部仍然属于科员,与普通科员一样只是“吏”,只是为了方便基层管理和工作需要设置的。
不过,股级干部的职数也不能随意设置,而是由三定方案明确。
一般情况下,要经过“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等一系列程序,再由局党组会议或者乡镇党委会议表决通过,任前公示完毕后发文任命。
而且,股级干部也要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同时抄送县纪委监委备案。
公务员从科员混到科长一般需要几年?
这个问题弹性太大,有人二三十年,有人三四年,有人五六年。从科员到科长,铁律就是工作单位行政级别越高越快,其它的都是因人而异,尤其是行政级别低的县乡两级,就更加困难。
以我自己的经历:
96年学校毕业,国家包分配,分配到一个乡镇的事业站所,靠的是技术职称,任技术员。
***年,调到乡镇党委任妇联***,转为办事员,***年事业岗位和公务员岗位之间因为工作需要,乡镇党委就有权调整调动。
2001年,搭上县委人事安排的快车,一个乡镇党委班子必须有一个妇女同志的要求,有幸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任宣传委员,那时的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办公室主任都是副科级领导职务。
2003年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
2007年调入县总工会担任副***。
2008年担任县农业局副局长。
2012年担任教育局局长。
从我的经历来看,办事员到副科经历5年,两个岗位。副科到正科经历11年,四个岗位,其中,在乡镇11年,工作的酸甜苦辣可谓吃够尝尽。
首先要明确“混”的概念,怎么混!
首先,公务员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够参加工作,工作以后要怎么混这个完全因人而异。
其次,要想混好就得和领导想处融洽,除了工作出众,还要看为人处世,具体如何操作也看本人。
最后,混到科长要几年?最实际的就是工作能力,家庭背景,为人处世,这三点轻重自己区分啦。
以上观点仅做参考,回答的不是那么露骨,其实现实很残酷,背景很重要。不说了
科级单位基本不用想了,连一把才是副处或者正科,想升科长难如登天。
处级基层局60%以上的干部一辈子都当不了科长,但是晋升主任科员也就是二级主办一级主办是没问题的,跟科长的[_a***_]基本相同但没有领导职务。如果有能力晋升正科,普通干部大概需要7-20年,看个人能力和人脉关系,45岁之前还不能晋升正科,以现在培养年轻干部的趋势来看,基本希望不大。
如果是厅级单位,那就简单了,随便在处室内当个小组长都等同于正科,科员升职一步就到副处,直接可以跨过正科。
再往上的部级单位就不是我等凡人可以考虑的事了。
所以绝大部分公务员从最开始工作单位的级别就可以看见这辈子的职级上限,如果想往上爬的话,建议起点高一些
有路子最快2年能开始操作,没路子但有能力单位也离不开你,你也没得罪过领导,正常情况5到10年基本能称,又没路子又没能力那就别考虑升值问题,还是考虑一下多照顾照顾家庭事业吧。
首先你要搞清楚科长的职务和级别
按级别算:现在有一级科员 二级科员 一级到四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相当于过去的正科,也就是县***或者区***下属的公安局民政局等单位一把手局长,之前看过统计从科员入职到二级主任科员要8年!
按照职务算,县直部门的科长都是科员级别,因为一个科基本上也就一两个人,很多还是一个人兼职好几个科的科长,科员入职后能独单一面慢慢 负责一个科的业务,一两三年就是科长了,看单位情况!地级市直部门的科长都是四级主任科员级别,这个晋升快的话也要六七年
你经历过的最惨绝人寰的加班故事有哪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三天不睡觉是什么感觉吗?一般人没有体验过吧?我给你答案。
当年我在一家眼镜厂上班,眼镜厂一般夏天是淡季,到冬季的时候是最忙的,因为零售商要在年前备货,夏季是销量旺季,那一年厂里的订单特别多,有一个十万副的订单,急着要出货,如果到时间出不了,老板会付大量违约金。
经过一周的生产,这个订单才完成一半,临近发货,只有三天了,压力可想而知。
于是老板,下达通知,加班加点,一定完成。为了鼓励大家,发货以后,给发奖金。其实啊,在眼镜厂加班是家常便饭的事,加上一个通宵,其实没什么,因为工作强度没那么大,没有什么重体力活,没想到这次老板这么狠,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连续加班三天,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挑战。
我来描述一下这三天我的身体是什么感觉?
第一天:这一天还好,凌晨四点到六点两个小时是最难熬的,天亮以后,感觉像喝了二两白酒一样,昏昏沉沉感觉很亢奋,但思维还是很清晰的。人48小时不睡觉,从医学角度讲,人在极度匮乏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多巴胺的物质,所以人会感觉很亢奋。
第二天:明显精神状态不好,刚刚说完的话随后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语无伦次,明显出现胡言乱语的现象。上眼皮像挂了铅坠,总想和下眼皮汇合。意识模糊,做着重复机械性的动作。很多员工在这一天已经扛不住了。
说起加班就会显出老板的狠毒的心肠,最惨的一次就是公司股东二老板叫我们加班说好就这点活今晚干完就给我们员工算白天工时一天的工资,我们是焊工,当晚我们干了七个小时四十五分下班,等我们结算工资时二老板给我们结算五个小时的加班时间加班费结算为四十元计时为八元钱一小时,因我们的平常强行规定为八元钱一小时,白天工作时间为八小时每周一单一双修工资月薪四千三佰元一月,如果按白班按整个月平均工资结算一天也应算一佰四多块钱,我们辛苦了一个晚上就结算了四十元钱的工资,没五险,最后无法容忍不干了。
我经历过的加班,不知道算不算惨绝人寰,但应该也没几个人能遇上了吧?
那时,我在一家木地板加工厂上班,工厂接了15个货柜的指接和拼接木地板,每个货柜装约1500平方木地板,出口到荷兰,货期只有两个月,任务非常的艰巨。
我当时在工厂做财务,***采购、生产管理、质检、产品进出库,甚至船务,可以说是包揽了产品从备料到出货的全过程,还要联系海运订船,安排货柜,作船务文件和信用证收款文件。
工厂总共才20个工人,需要用不规则的短木板指接好长度,再拼接需要的宽度。工人们两班倒,机器24小时开工。备好的坯料要放在架子上晾干三天,才能修直边,再开槽榫。积够一个柜后就开始打磨包装。
地板是在超市货架销售的,要用上面开口的白纸箱包装,最上层放彩印加条型码的大单张和说明书,套上收缩膜用热收缩膜机收缩包装,一箱木地板有20来公斤,加上夏天热,站在热收缩机前有如火烤。
为了赶进度,我几乎不停地在厂区穿梭督战,一天下来,两条腿都是木的,也没胃口吃饭,很累但一想到任务没完成,怎么也放松不下来。
一个月过去,即使找了好些临时工来帮忙,才出了3个货柜,余下一个月时间要出12个货柜,可想而知有多困难。
后来我们改变了方法,工人继续照之前的安排不变,另外直接购进半成品,减少指接拼接的工作量。半成品回来直接修边开槽,节省了很多工作量。但包装任务依然是个大难题。
我除了做好所有后备工作,还要负责装货柜。每次按***订好货柜,总是出这样那样的状况导致不能按时出货,货柜在工厂等货是常事。为了方便装卸货,包装成箱的木地板要按客人要求放在栈板上,再四周围上木条加固,用铁皮扎紧。每一个出货的晚上,我都得守在现场,计数、贴标签,督促工人们加快速度,还要安抚货柜司机,每次出货都是通宵,甚至到第二天上午。船期紧,还得跟司机说好话,请他们走高速以免误了当天的截关。
送走货柜车,得马上做报关报检的资料给货运公司,做信用状资料给客人押汇,还得不停跟货柜司机电联,了解车辆行进状态,往往到中午才忙完。吃过午饭,睡上两小时,又得马上投入工作。
之前加班的时候都是助理一起加班,虽然工作到挺晚,但是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
直到有一次,老板不知道发什么疯,让我整理很多资料。告诉我的时候都已经是下班的时间之后了。但是公司的加班文化,一般没什么事也都是七八点才走。
然后那天我整理那个资料弄到了晚上快10点,楼里就剩我一个小姑娘了,而且我还没弄完,还差一点准备第二天弄。
这个资料其实是不着急用,不知道老板那天怎么回事。明明还有其他的男助理,非得把这个活都交给我一个人去做。我是楼里最后一个走的,别人差不多七点就走了,最晚的也不超过九点。然后那段时间公司的锁还坏了,晚上走的时候就开着手机上的手电筒,把整个楼的灯都关了,关电脑,找锁头,锁门!
天知道我一个如此怕黑的小姑娘,是怎么锁上门的。万万也没想到,会有自己锁门的一天,而且那个锁特别不好弄。
其实觉得,加班虽然不好过,但是也可以接受。比较不能接受办公楼就剩自己,还是晚上,还要锁门的这种。毕竟怕黑,毕竟孤单。
那年代,加班就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没有加班费,没有夜班费,更没有怨言。制造工件,研究新的工艺,创新的技术制造零部件。为提前工期,主动加班。有次为赶工期,干了两天两夜,人们脸色苍白,表亲木讷,能说话,想乐没有力气 ,好像木偶人。
985本科,目前通过中级会计和税务师,县城税务局普通科员,有没有必要离家150km去茅台公司财务部?
1.税务局属于公务员岗位,比较稳定,但是基层公务员工资也不高,短期要想赚很多钱有点困难,但是随着业务能力逐步提升,也有机会升职 ,还有机会遴选到市里省里公务员队伍去,需要等待和机会,退休无愁,…
2.茅台是个好企业,待遇好,离家有点远,同样可以锻炼人。
选择都有利弊,看你要的是什么,同时选择了就不一定可以躺赢,都需要继续努力奋斗才能继续发展。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应该毫不犹豫的去茅台财务部,县级税务局是处境比较尴尬的,国税地税合并后,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人事、业务等实行垂直管理,但经费确实中财一半、地方财政负责一半。由于地方党委***直接管理的部门,就当做二等兵看待,前些时候,年终绩效奖分摊到每月发放,就没有给税务局考虑,弄得税务局一把手头痛,好不容易汇报沟通协调下来,税收任务又来了,去年的减税降费和留底退税是重点、是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但地方党委***却要求税收收入同比增加,完不成任务就直接月经费挂钩,弄得税务局长们左右为难、举步维艰、亚历山大。待遇就更不说了,合并后是年年下降,税务局对的政策是“政策属地、程序垂管”,就是政策上级局是不会给你出的,自己去找当地党委***要,但执不执行要上级局说里算,就是地方有的政策,税务局也不一定执行,弄得基层税务局几头都够不上,职工怨声载道。反观茅台等优质国有企业,连一个踩曲工年收入都15万以上,跟别说财务部门了。朋友,有机会,赶紧去。不然以后就去不了。现在,有些县局为了留住人,不允许职工考外单位,有些职工考上了税务局也不提档案,让许多年轻人直接选择躺平。
国家公务员跨地区调动有多难?想听听各位前辈的经历?
我一直生活在西部的一个省会城市。2004年11月,我实习结束后,被分配到省会郊县的一个基层单位工作。这个基层部门是市属单位,是我们局一个处在郊县的科级单位。我在那工作了近四年。其实,离家不是很远,也只有40公里。调了几次,但就是调不回来,一段时间很急躁。2009年,我们局为了充实一个处的工作,从全局调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需要所在的处同意。我向局人事部门写了请调报告,很快回到了城里。应当说,我以前所在的处***相对好一些,同学劝我别去,但是我为了回城,还是去了。回来后,由于这个处大学生少,自己也还算勤快,就留到了处机关。回想起来,有时机遇很重要。
“我的调动就要了8年!”——我是80后小吏,小公务员一枚,我以自己调动回老家所在城市的艰难历程,来说说公务员跨地区调动有多难!
我是05年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外地一个县委机关当秘书的。由于远离老家,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连当地人讲的土话都听不懂,没有归属感,工作起来很吃力。而且和当时还属于女朋友的老婆两地分居,生活过得十二分的痛苦。于是在第二年试用期满转正后,我就开始了仕途调动回本市的努力。
每年节***日都跑回本市,利用一切人脉***,吃饭送礼套近乎,几乎能用的手段都用完了,有两次都找到接收单位,人家单位主官都表态只要我所在的县放人,就同意接收。当时我也是很兴奋的,跑回县里和单位领导提要求,恳求单位同意我调动。
结果负责人事工作的分管领导和我谈了人事调动的流程:跨市跨地区调动,不仅仅是原单位和接收单位同意放人和接人,还需要经过本县市人事部门同意放人,然后对方市县人事部门同意接收!这一路下来,起码得市级人事部门来操作才有可能成功。而能指令和调动市级人事部门的,得是市厅级领导才有这本事啊!
他这一通话说得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因为我就是一农家子弟出身,哪里来的市级人事部门领导帮忙操作哟,更不肯能认识市厅级领导了。跑了两三年调动,我最后死心了。在当时没有异地公务员调动政策出台的情况下,我只能安心本职工作了。
后来我被提拔到乡镇当小领导,再过两年后各地兴起了公务员遴选考试,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因为自己本来就是211大学出身,是考试“实力派”,再加上有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狠劲,我一边工作一边加紧时间备考,当年很顺利地通过遴选考试,考上了老家所在城市的一个单位,尽管不是领导职务,但能回家,能和老婆在一起结束两地分居状况,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总结了一下,从我开始跑调动那年算起,到我通过参加遴选考试调动回本地,前后一共是8年时间!呵呵,8年时间,抗日战争都能打胜了,而我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公务员,为了能跨市跨地区调动,竟然也要了8年!你说跨地区调动难不难!
据我了解,现在不少地方出台了文件,允许在家乡地以外省市工作的公务员,在自愿的原则下通过组织调动的形式,回家乡所在地单位工作。而且,现在各省市每年都会组织公务员遴选考试,只要你是公务员身份,符合招考职位要求,都可以通过遴选考试的形式,调回本市工作。
现在跨地市调动应该说渠道打通了,难度相对小了点。
公务员跨地区调动真的很难,最难的有两点,下面以朋友的亲身经历来说明。
朋友在地级市公安局上班,其妻子原本也在当地某中学工作,后来觉得当老师没意思,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考了省直单位的公务员,结果还被她考上了。朋友对妻子很支持,并表示自己可以想办法调入省会城市工作。等到付诸行动时,才发现跨地区调动太困难了,而公安警察的跨地区调动更是难上加难。
首先,找到接收单位不容易。
这是办理调动的第一步,有同意接收的单位,才能发商调函给现在单位,然后办理调动手续。
朋友还是有点关系的,也托人去省会城市公安局四处打点,结果省会城市公安局领导还是以现有干警人数超编、没有空编进人为由拒绝了。这也意味着找关系调入省会城市公安局的***彻底泡汤了。
后来,老婆那边反而找人做通了省会城市城管局领导的工作,愿意把他调入市城管局工作,并正式向朋友所在单位发出了商调函,这下应该大功告成了吧?答案是还有难关待攻破!
其次,还得所在单位同意调出。
商调函到了朋友所在单位,朋友能不能走得成,还得单位领导说了算。由于省会城市城管局与朋友所在的市公安局既不是同地区,也不是同系统,更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仅凭一纸商调函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另下功夫,努力攻破难关。
朋友就遇到了这个难题。所在单位领导说,近年来想调出公安队伍的干警太多了,已造成队伍的不稳定,加之对朋友还有个工作必须满五年的限制性要求,因此不同意朋友调出。
最后逼得朋友没办法,就四处托关系找人做单位领导的工作,结果由于找的关系影响力不够,朋友单位领导不买账,于是朋友调动的事就卡在那里了。
拖了个一年多后,朋友也彻底死心了,决定还是走参加公务员遴选之路调出所在单位。正好当时省纪委面向全省公开遴选公务员,于是他积极报名、认真备考,最后以高分考上。尽管他尚未按要求提交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函,但省纪委组织部领导看中他的文才,亲自出面帮他协调,最后所在单位也不得不同意他调出。
欢迎关注职场李论,更多精彩内容期待与您分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务局一把手流程服务行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务局一把手流程服务行动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