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使用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不使用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适合纳入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范围有哪些特征?
- 财务共享系统的利与弊各是什么?
- 世界五百强都做财务共享了,是不是大企业都要做财务共享?那么财务人员路在何方?
- 如何才能实现财务共享质量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联动?
适合纳入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范围有哪些特征?
适合纳入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应具有以下特征:
1. 数据量大、处理繁琐;
2. 频繁性高,需要快速准确处理;
3. 标准化程度高,易于系统化处理;
4. 技术含量高,需要专业技术支持。比如,财务成本管理、报销审批、发票统计等。这些业务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集中化的处理,提高处理速度、精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共享系统的利与弊各是什么?
这里理解“财务共享系统”应当是属于ERP系统中的财务相关模块。
市面上国际企业通常使用SAP 或者Oracle. 国内比较常见的是 用友,金蝶。
完整的ERP系统,以SAP 为例,财务就包含了固定资产、FI(AR/AP/GL),CO(成本)。财务的前端还有采购等模块。 借助ERP平台,可以实现大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做好所有部门的协同管理,包括***购、商务、生产,财务,人事,甚至是法务。
简而言之:
利:高效、数据处理能力高,流程标准、能有效控制风险(相对人工).
弊:ERP系统贵,系统需要工程师(专业)维护,灵活度不能与人工相比,如果是特制模块耗时耗力,还很贵。
因此,企业是否需要这种系统,取决于自身特点,如果本身就是小企业,数据量不大,用好Excel,宏,几个财务人员可以搞定,没必要用ERP,等到企业规模大了,上市什么的,可以使用中等规模(适合自身情况)的系统。
如果是规模很大的企业,数据量很大,应行业、法律法规、(比如对内控有要求的),ERP 是很好的工具。(
套用俗气的一句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世界五百强都做财务共享了,是不是大企业都要做财务共享?那么财务人员路在何方?
如果一个老板名下有很多产业而且非常分散,在传统的处理方法下,会***用每个产业都配备财务,但这方法的弊端是可能因为每个财务对业务的理解不同而***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利于数据的归集和统计。
但现在的ERP有了云概念,可以在不同省域不同产品之间共用总部的账套,无疑的节省了人力。
因为现在国内还是***用共享式的公网IP,共享式的公网IP是不能异地办公的,虽然有花生壳,TEAMVIEWER等远程软件可以解决,但是最近的TEAMVIEWER受黑客破解的***,也说明了***用第三方远程解决方案的危险性,对于重视数据安全性的大企业而言,种种限制也说明传统的CS结构并不能安全可靠的支持远程异地共享数据。
云概念是由企业向软件销售方租赁服务器,以一种加密的协议把企业不同地域的产业用服务器连接起来,达到共享数据***的目的。
这方法是把服务器的维护工作交给软件销售方负责的方式,对于小企业而言,不仅节约了运维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倒也两得其美。但是,对于大企业,在商业机密的安全和数据共享这个选择题面前,则需要仔细考量了。
如何才能实现财务共享质量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联动?
首先谢邀!
实现财务共享质量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联动,需要从至少以下三个方面对以“会计工厂”自居的传统财务共享部门进行审视:
1.定位。财务共享部门的功能和目标是什么?就我所得,大部分财务共享部门建立的功能和目标主要是实现“会计工厂”,使得会计核算标准化、流程化、集中化,以期提高***配置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完成的效率。赋予的控制功能也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关的风险。
2.人员。若财务共享部门设立的基础是以“会计工厂”自居,为实现计核算标准化、流程化、集中化,就不可避免的使财务共享部门的工作流水线化、通用化,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会很高,也就很难实现实现高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
3.沟通。财务共享部门日常的工作沟通主要是与各分部财务人员来完成的。沟通的内容也更多的是从业务完成的角度来进行的,沟通的重点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即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准确,核算科目的[_a***_]是否准确和恰当,而非对相关业务本身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实现财务共享质量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联动,应从对财务共享部门的定位起就开始确立,只有确立了财务风险管理功能,才会有相关工作的展开基础,才有相应专业人员的配备,才会确立与各分部管理层、财务人员的联席会议机制,对业务活动全过程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使用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使用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