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银行理财投资石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银行理财投资石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中行原油宝事件银行亏钱了吗?还是全部只是客户买单?
- 原油宝事件,受损失的投资者如果起诉中国银行,会胜诉吗?
- 中行原油宝,到底是理财,期货,还是类期货?你怎么看?
中行原油宝事件银行亏钱了吗?还是全部只是客户买单?
个人认为最后处理结果是:个人保证亏损由投资者自己承担,超出保证金部分虽然银行主张也由投资者承担,但导致投资者穿仓中国银行绝对逃不了责任,就算对簿公堂投资者的赢面比银行大,原油宝事件持续发酵对中行的公信力影响巨大,对于这件事最后的处理比较审慎,虽然全部按照规则来,但中行自知理亏,所以超出投资者保证金亏损的部分可能银行来买单(其实是全中国人分摊)
中行燃油宝事件:现在处理结果还没有出来,在这个事情上,我个人认为银行跟投资者都会有损失的。按照协议这款产品投资者承担的最大风险是本金损失。所以从这里看出,穿仓造成了300多亿的损失,应该由银行来承担。但从最近几天中国银行的声明来看,我感觉有甩锅之嫌疑。所以对这超出了300亿,还有待银行跟投资者协商解决。中国银行对原油宝这个理财产品,作为投资美国期货市场风险程度认识是不足的,对风控的管理也不足,按理说中国银行作为我国的大银行,在开展一项理财产品的时候,在人员储备,知识储备上都应该非常完善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结果却是如此,让人有三脚猫之嫌,后期 会让人们对银行的理财产品的信任度进一步的降低。
理财的路上,千万得睁大眼睛,有理财疑问,也可私信我!我所知,必尽答疑!
原油宝事件,受损失的投资者如果起诉中国银行,会胜诉吗?
中行原油宝事件的处置有了最新进展!
据央行旗下金融时报最新报道,中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启动与客户和解工作以来,通过多种途径与绝大多数客户进行了沟通联系。截至目前,已与超过80%的客户完成了和解签约。
中行:已与超过80%的客户完成和解签约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启动与客户和解工作以来,该行通过多种途径与绝大多数客户进行沟通联系,了解客户诉求,回应市场关切,与客户诚挚协商。
“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截至目前,中行已与超过80%的客户完成了和解签约。”该负责人透露。
这位负责人表示,针对尚未达成和解的客户,中行将继续深入沟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尊重契约精神,推动和解相关工作,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利益。
对于与原油宝客户的纠纷问题,一位中行华南地区支行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我们支行已经在5月15日‘清零’了。”
该支行负责人称,从5月5日开始,支行就全员行动起来,和投资者挨个交流沟通,了解客户诉求,并在周五完成了最后一位投资者的和解协议签署工作。
“其实五一假期也没一天闲着,启动和解工作之后,更是每天都要逐级上报与投资者的沟通进展,以及和解协议的签署推进情况,能到网点签的就到网点签,人在外地或者什么原因不方便过来的,在APP上也能签,哪怕只买了一手,也要沟通到位。”该负责人透露。
在这之前,多位投资者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陆续于5月4日、5日接到中行支行电话,沟通解决原油宝投资赔偿问题,希望约投资者到网点面谈。
我认为投资者如果和中国银行对簿公堂,投资者的赢面是比较大的。这次原油宝穿仓事件导致投资者损失超出保证金范围是中国银行自几操作问题导致的。
1·为什么其他银行在合约最后交易日能及时平仓而中行确没有
2·亏损超过保证金为什么没有及时强行平仓,且没有对投资者作出任何提示
3·原油宝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等级不符,为什么还将此理财产品推荐给投资者
4.原油宝事件舆论发酵,避免群体性事件,法院会向投资者倾斜
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投资者损失全部保证金,超出保证金的损失由银行自己承担(应该是全中国人分摊,背中国银行的锅)
如果投资者起诉银行,到底能不能胜诉,看你准备了什么?除了看投资者跟银行合同之外。还要抓到要害。网上很多讨论都没抓住要害。要害问题是
1个人投资者买中行原油宝并不等于买原油期货。原油宝是一款理财产品,只是与原油期货“挂钩”,中行是不是买了对标的原油期货合约,买了多少,买原油宝的个人投资者都是无法控制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因此让他们承担无限清偿责任,在权利与义务上是不对等的。中行为什么说是类似期货交易,而不说就是期货交易?因为两者虽然很像,但不是一回事。差别就在于中行把原油宝设计成了一款理财产品,投资者并没有直接买卖原油期货,而是全款购买理财产品,因此不存在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概念。中行只是把这款理财产品与原油期货挂钩,并不需要百分之百地全部投入原油期货交易。 这些知情权投资者有没有知道?
2中行开的是虚拟交易盘。中行是对投资者开了一个买卖虚拟盘,真实的盈亏取决于中行原油宝大账户的具体操作。投资者完全是被动的。中行甚至在当天晚间关闭了投资者对中行发出交易指令的通道,投资者什么也做不了。投资者个人账户中显示的盈亏变化,是根据中行给出的报价 。中行必须把交易明细全部公开等等。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造成任何建议!
我认为:不会胜诉。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行必须对原油宝事件承担主要责任。
虽然网上舆论很大程度地偏向对中行进行声讨,大多源于对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的同情,或是对期货的规则缺乏了解,或是对契约精神缺乏理性的尊重。
中行的操作有存疑,但客观地说,原油宝事件的主要责任在于投资者自身。
原油宝事件更多地暴露投资者的贪婪与侥幸心理,更有敢于不了解规则、不理解合同约定就勇闯江湖的无知无畏。
原油宝是金融衍生品,其内核是国际原油期货。如果你选择了原油宝,却又想当然地把它视为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别人只能无语。
期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高杠杆,你进场图的是以小博大,但进了场以小输大同样可能发生。
20年前笔者曾在北京商品交易所做场内红马甲,目睹了有散户从几十万起步到几千万的身家,但更多的散户是从数千万身家到一无所有。所以,我个人做过股票,但从不碰期货。
1. 签约时,针对投资风险对投资者是否履行了告知说明义务?
2. 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宣布调整结算系统、允许负价结算时,是否以应有的专业水平拿出了必要的关注和警醒举措?
问题的另一面是,道德责任不等同于法律责任,弱势不代表绝对有理。
中行原油宝,到底是理财,期货,还是类期货?你怎么看?
很难界定。
原油宝是期货吗?那么没有交易资质的银行可以卖期货吗?
从标的来看,原油宝类产品挂钩的是国际原油期货,且涉及移仓、平仓、轧差等期货产品交易行为,接近期货的形式;
原油宝是理财吗?那么怎么会出现“穿仓”倒贴?
从投资方式来看,投资者签约之后在手机上就可以参与原油期货类产品的交易,且起购门槛低,这一点看起来像理财。
从另一点来看,原油宝风险和收益都是无限的,所以原油宝并非理财。
实际上是中行打了一个擦边球,一般原油期货是在交易所投资的,客户自己就可以开设账户,直接进行交易,是完全市场化的。
但是境外期货在境内是不合规的,也就是说国内投资者不可能到境外交易所开设账户进行直接交易,但是中行在芝加哥交易所有席位和仓位,那么中行就走了一条中间的道路,搞了一个所谓的“纸原油”,但事实上中行在中间承担的仅仅是一个代理商和做市商的“代理人”,说白了就是中行所有的买卖行为都来自于散户的指令,散户下单则中行接单,然后再通过国际市场来对冲。
中行原油宝是挂勾期货的一种金融衍生品!
它不是期货,但有着与期货同样的属性,属于中国银行推出的一款高风险理财产品。原油宝与原油期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中行推出原油宝产品,是把散户投资者的资金归集到原油宝中,然后中行用来做原油期货。原油宝本身不是期货。
第二,散户投资者在原油宝里的买卖价格与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同步。
第三,散户投资者在原油宝买原油,卖家是中国银行;散户投资者在原油宝做空原油,接盘的也是中国银行。
第四,做期货是保证金交易,原油宝是全额交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银行理财投资石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银行理财投资石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