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财务周转风险策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财务周转风险策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财务风险分析应该分析哪些指标?要用到哪些数据?
- 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 周转金会计核算方法?
财务风险应该分析哪些财务指标 通常情况下,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能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总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如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这些指标数据均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取得
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与之相对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则是越短越好。如果公司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越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账款天数,则说明债务人拖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账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账甚至坏账,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太短,则表明公司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样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特别是当这种限制的代价(机会收益)大于赊销成本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扩展资料:
1.销售收入的赊销比例问题。从理论上说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取代销售收入。但是,外部分析人无法取得赊销的数据,只好直接使用销售收入计算。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在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业绩评价时,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统一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的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应收账款减值的信息,可作为调整的依据。
4.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应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称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应收账款的起点是销售,终点是现金。正常的情况是销售增加引起应收账款增加,现金的存量和经营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加。
周转金一般是指业务周转金吧,包括定额备用金和非定额备用金两种,前者是企业拨给报账单位或专设人员收购商品,开支零星费用,营业找零用的定额周转金。
借出业务周转金的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业务周转金
贷:现金
报销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业务周转金
归还周转金的会计分录
借: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业务周转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财务周转风险策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财务周转风险策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