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方案一每股收益=(200-200*8%)*(1-30%)/26=95;方案二每股收益=(200-50-200*8%)*(1-30%)/16=86 方案一财务杠杆=200/(200-200*8%)=09 方案二财务杠杆=200/(200-16-50)=49 由于预期利润高于无差别点利润,所以方案二能带来更高的每股收益,即最佳方案。
所谓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指在不同筹资方式下,每股利润相等的息税前利润,它表明筹资企业的一种特定经营状态或盈利水平。每股利润的计算公式为每股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利息)×(1-所得税率)]/普通股股数。
使用公式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 [(EBIT - I) x (1 - T) - PD] / N 其中:- EBIT 代表息税前利润;- I 表示每年支付的利息;- T 代表所得税税率;- PD 指优先股股利;- N 是普通股股数。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在财务决策中权衡债务筹资与普通股筹资的利弊。公式表达为:EBIT加线=(股方案股数×债方案利息-债方案股数×股方案利息)/(股方案股数-债方案股数)。
第一步,先***设每个方案的EPS(每股收益)为0,解出每种方案相应的EBIT(息税前利润)。第二步,再计算出每个方案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的EBIT 第三步,以EBIT为横坐标,EPS味纵坐标。连接出每个方案的0至无差别点,就可得到每个方案的直线 第四步,这几个方案的直线交叉会形成一些区间。
发行等额的债权,(2)发行等额的普通股股票,因为你的图倒了,根据你写的,右边(按摆正的来看)分母加了20万股,说明是发行普通股股票,不影响税后利润;左边的分子中,EBIT后面减了个数,那个数是发行债券产生的年支付利息,影响税前利润的金额。不要去死记公式,需要理解。
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当实际EBIT(或销售额S)等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EBIT(或S)时,无论是选择负债筹资方案还是普通股筹资方案都是可行的。
该方法是通过计算各备选筹资方案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并进行比较来选择最佳资金结构融资方案的方法。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有两种解释:即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额,或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息税前利润。
1、注册会计师每股收益计算公式: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会计科目第二十六章每股收益也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在复习时要认真备考。
2、A公司股票每股市价为8元,以配股价格每股6元向全体股东每股8股配售8股。
3、注册会计师的财务管理(财管)科目确实存在一定难度。这门科目包含大量的计算,且相关公式复杂。它的知识体系广泛,考查的知识点细致而全面。考试内容涉及财务报表分析、投资分析、资本结构、筹资融资方式、期权理论及其应用等多个方面。
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在8月27日-29日,注册会计师一共考6门科目,其中财务管理这门科目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我整理了财务管理常用公式,供大家参考。
5、第八章:折现模型以及相对价值评估方法。第九章: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企业价值比价法。第十章:附认股权证债券的资本成本的估计、可转债资本成本的估计以及租赁决策分析。第十一章:股利分配政策。第十二章:营运资本筹资策略、信用政策决策分析、经济订货批量决策分析。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基本每股收益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 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 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 × 已发行时间 ÷ 报告期时间 - 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 × 已回购时间 ÷ 报告期时间。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分子、分母的计算过程。 列报期间不具有稀释性但以后期间很可能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企业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股数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是: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加上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乘以已发行时间除以报告期时间,再减去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乘以已回购时间除以报告期时间。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每股收益有关的下列信息:(一)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分子、分母的计算过程。(二)列报期间不具有稀释性但以后期间很可能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财务管理,每股收益习题
1、先计算出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设为X:(X-50-80)*(1-40%)/150=(X-80)*(1-40%)/(150+50),得出X=280万元。债务筹资方法下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280-130=150万元;权益筹资法下税前利润=280-80=200万元。
2、增发股票,每股收益=(1000+300)-2000*10%*(1-40%)/600=1(万元)(2)设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利润X,代入下式 X-(2000+3000)*10%*(1-40%)/400=(X-2000*10%)*(1-40%)/600 解得,X=1100(万元)(3)根据计算结果,应选择发行债券筹资。
3、EBIT-30)×(1-25%)÷550=(EBIT-30-85)×(1-25%)÷500 EBIT=965(万元)无差别点每股收益=(965-30)×(1-25%)÷550=275(元)预期息税前利润小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应当***用增发普通股筹资。
4、通过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公式,计算出两种方案每股收益相同时的EBIT,再根据计算得到的EBIT与题目中EBIT的做对比,企业息税前利润高于每股无差别点的EBIT时,选择债权融资,企业息税前利润低于每股无差别点的EBIT时,选择股权融资。
5、方案一每股收益=(200-200*8%)*(1-30%)/26=95;方案二每股收益=(200-50-200*8%)*(1-30%)/16=86 方案一财务杠杆=200/(200-200*8%)=09 方案二财务杠杆=200/(200-16-50)=49 由于预期利润高于无差别点利润,所以方案二能带来更高的每股收益,即最佳方案。
6、新发行的50000元的权益净利率是8%还是12%在题目中没有说明。但无论是多少,小王在计算增发多少普通股时用8元去除,这代表他已经默认新股价格是8元,再在后面的计算就毫无意义,且最后得出的价格与8元不同,互相矛盾。